本课的核心内容是《十七只小猴子下山》的阅读理解。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故事掌握以下关键内容:
(1)理解故事情节,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;
(2)学习新单词,如“下山、猴子、松鼠、兔子、牛、马、猪”等;
(3)通过故事中动物的形象了解他们的特点和习性;
(4)理解故事的寓意,理解学习他人长处的重要性。
2、教学难点
本课的难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(1)学习和掌握新单词。一年级学生识字能力有限,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才能掌握;
(2)对故事情节的理解。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弱,需要老师引导帮助他们逐渐理解故事内容;
(3)动物形象的记忆。一年级学生对动物的了解有限,需要在课堂上利用图片、实物等辅助手段帮助他们加深对动物的认识;
(4) 理解故事的寓意。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直观,教师需要通过提问、讨论等方式引导他们深入思考,理解故事的寓意。
示例说明:
1、“理解故事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”的教学重点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:
(1)教师大声朗读故事,学生认真听讲;
(2)教师提出问题,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;
(3)学生分组讨论,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;
(4)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,全班共同评议。
2、“学习和掌握新单词”教学中的困难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克服:
(1)教师通过图片、实物等展示生词,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;
(2)教师朗读生词,学生跟着读,增强记忆;
(3)设计游戏环节,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生词;
(4)在课堂上进行听写测试,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。学习工具的准备
2.软件资源:PPT课件、教学视频、生词卡
3.课程平台:学校课堂
4、信息资源:互联网(用于查找相关动物信息、故事讲解视频等)
5、教学方法:讲授法、提问法、讨论法、游戏法、合作学习法。教学流程设计 1、新课引入(5分钟)
目的:引起学生对《十七只小猴子下山》故事的兴趣,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。
过程:
开场问题:“你知道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吗?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?”
展示一些有关小猴子下山故事的图片或视频片段,让学生初步体验故事的魅力或特点。
简单介绍一下故事的基本情节,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。
2.基础故事知识讲解(10分钟)
目标: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、人物和道德。
过程:
讲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,包括猴子、松鼠、兔子、牛、马、猪等。
详细描述故事的发展过程,并利用PPT课件帮助学生理解。
3.故事案例分析(20分钟)
目的:通过具体案例,让学生深入了解故事中每个人物的特点和意义。
过程:
选取几个典型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。
详细介绍每个情节的背景、特点和意义,让学生充分了解故事的人物和道德。
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节对现实生活或学习的影响,以及如何运用故事中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。
小组讨论: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或道德,提出创新的想法或建议。
4.学生小组讨论(10分钟)
目标: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过程:
将学生分成小组,每组选择与故事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讨论。
小组讨论了该主题的现状、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。
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,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。
5. 课堂展示及点评(15分钟)
目标: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,同时加深全班同学对故事的认识和理解。
过程:
各组代表上台介绍了讨论结果,包括主题的现状、挑战和解决方案。
其他学生和老师可以对展示内容提出问题和评论,促进互动交流。
老师总结了各组的亮点和不足,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建议和方向。
6. 课堂总结(5分钟)
目标: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,强调故事的重要性和意义。
过程:
简单回顾一下本课的学习内容,包括故事的基本情节、人物、案例分析等。
强调故事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,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故事中的原理。
布置课后作业:要求学生就故事中的人物或道德写一篇短文或报告,巩固学习效果。知识点总结1.故事情节总结:
《十七只小猴子下山》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寻找食物的故事。在寻找过程中,小猴子遇到了松鼠、兔子、牛、马、猪等动物。每只动物都告诉小猴子它们喜欢吃什么食物,但小猴子认为这不适合它们。最后,小猴子在小猪的指导下找到了他最喜欢吃的食物。
2. 学习新单词:
3.了解动物的特征:
故事中涉及的动物有松鼠、兔子、牛、马和猪。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动物的特征和习性,如善于爬树的松鼠、喜欢跳跃的兔子、力气大的牛、跑得快的马、能吃杂食动物的猪等。
4.有意义的理解:
5. 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:
6、思维品质的培养:
故事中的小猴子通过学习其他动物的技能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食物。这个故事可以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和学习,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。
7、审美情趣的培养:
8. 课后作业:
为了巩固学习效果,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,要求学生就故事中的人物或道德写一篇作文或报告。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,同时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。课后拓展一、拓展内容:
-其他与《十七只小猴子下山》相关的动物故事,如《狐狸和葡萄》、《乌龟和兔子》等,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。
-有关动物习性的科普书籍或文章,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了解更多有趣的动物知识。
- 动画片或纪录片中有关动物的片段,如《动物世界》等,通过视觉体验加深对动物的了解。
-与故事相关的绘画或手工活动,如制作动物面具、绘制动物图画等,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。
2.扩展要求:
-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故事或科普书籍,增加对动物的了解。
-提醒学生观看动画片或纪录片中的动物片段,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特征。
-鼓励学生参与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,展现对动物的理解和创造力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gzyusendz.com/html/tiyuwenda/9267.html